2025年9月融金牛,美国智库“防务重点”的军事分析主任珍妮佛·卡瓦纳在《纽约时报》上发表了一篇题为《特朗普扭转台海局势的最佳策略》的专栏文章,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建议:特朗普政府应该主动与中国达成“大妥协”,明确告知台湾“美国的军事援助并非无限,也不一定会提供”,并撤回驻台的美军教官,缩减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。
这一建议在华盛顿引发了广泛的关注,因为它直指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核心矛盾——一方面希望通过台湾牵制中国,另一方面又不愿意为此付出军事冲突的代价。
卡瓦纳指出,过去十年,台海局势的紧张不断升级。台湾方面总是试图挑战底线,而中国大陆每次都强硬回应,美国则不断介入,逐渐加剧了局势的复杂性。自蔡英文上台以来,台海局势没有平息过。最初是特朗普与台湾的通话,接着是拜登多次宣称要保卫台湾,再加上佩洛西的访台,使得“战略模糊”政策彻底破裂。回想七八十年代,中美就台海问题达成共识时,形势远没有如此紧张。当时,美国承认一个中国政策融金牛,台美关系降至非官方层面,台海局势相对平稳,除了1996年的一次危机,整体上相对稳定。
展开剩余70%卡瓦纳认为,台海问题并非无法解决。他借鉴历史经验,提出解决方案:美国需要后撤,撤回驻台的军事人员,重新调整亚太的军事部署。美台高层应减少接触,台湾不应继续争取加入国际组织,而美国也不应在背后推动。中国方面也应表现出一定的诚意,不要设定固定的统一时间表,避免过度施压。两国在军事上的紧张应有所缓解,双方都应做出一定的让步,使台湾在中美关系中不再如此突出,避免擦枪走火。卡瓦纳特别强调,美国应向民进党政府明确表示,军事援助并非一张无限制的信用卡,避免台湾方面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此。
这种提议曾经是历任美国总统所不敢提出的,因为这意味着美国在台海问题上做出了某种妥协,可能会被批评为出卖台湾。然而,卡瓦纳认为特朗普能够做到这一点,因为特朗普的思维直截了当,倡导“美国优先”,他对意识形态的重视较少,在共和党内有足够的话语权,又不再面临连任压力。比如在赖清德过境美国时,特朗普政府表现得相当冷淡,暂停了与台湾的防务会谈,处理事务一向果断直接。如果特朗普真的采取这一行动,以“避免战争”为旗号,舆论或许会随之而动,甚至为他赢得“和平缔造者”的称号。
卡瓦纳的建议并非没有现实考虑。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可以在几分钟内打击关岛,而美军航母在西太平洋上也不敢随意行动。像东风-26这样的武器,威胁性极强,兰德公司曾估算过,一旦冲突爆发,美国的GDP可能会大幅下滑,而美军在乌克兰的援助已经消耗了15%的资源。卡瓦纳明确指出,继续为台湾投入更多资源不再是明智之举。
美国国内也并非意见一致。军工复合体靠卖武器赚取巨额利润,但许多大公司担心与中国的生意受损。虽然共和党内支持台湾的声音较大,但特朗普能够压得住。盟友们的态度也不坚定,虽然日本含糊其辞,韩国则明确表示不干涉,英国也只是派舰船经过示意,美国真要全面介入,面临的压力将非常巨大。
最终,这一建议能否实现,取决于三方的态度。中国可能对美国重新回归“一中政策”感兴趣,但如果没有统一时间表,恐怕很难接受。台湾方面肯定会激烈反应。然而,如果美军真的撤离,他们将失去许多谈判筹码。美国必须权衡,是为了名声冒险打一场战争,还是更现实一些,避免陷入冲突。如果特朗普采纳了卡瓦纳的建议,台海局势的紧张或许能得到缓解,而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可能会逐渐减弱,反而使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上升。
卡瓦纳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:美国表面上对台湾宣称是盟友,实际上背后充满了自己的战略考量。随着中国军力的提升,美国已经不再傻傻为台湾付出那么多代价。如果特朗普接受这一建议,美国是否能够放下理想主义,转向更为务实的现实主义,将显现出来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盈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